• 网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杂志导读
  • 投稿须知
  • 在线投稿
  • 邮箱投稿
  • 联系我们

栏目导航

杂志导读
邮箱投稿
邮政投稿
在线投稿

学术动态Dynamic

  • “逆向而行:面对疫情的社会...
  • 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
  • 扎实推进社科学术期刊建设
  • 一场别开生面的“云运动会”
  • 不忘建所初心 牢记修史使命...
  • 杜志雄书记一行赴云南省调研...

关注三农Focus on

  • 我院召开疫情防控联络员培训会议
  • “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和少数...
  • 人事局第一党支部召开学习党...
  • 2020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
  • 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
  • 人社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扶...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杂志导读 > 2019年 > 02 > 信息摘要

论乡村建设的主体、路径与方向——基于湖北省官桥村老年人协会的分析

【出 处】:

【作 者】:李永萍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市场化和农民城市化改变了乡村社会秩序的基础。传统乡村秩序逐渐解体,乡村社会活力渐趋衰退。老年人日益成为乡村社会的主体,这一现象定义了乡村建设的需求和空间。农村老年人协会回应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建设需求,是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考察湖北省官桥村老年人协会的建设实践,笔者发现老年人协会建设的资源输入、村庄本位、组织动员和文化导向等机制激发了村庄社会的内生活力和农民的主体性,承载了乡村建设的意义。老年人协会不仅增进了老年人群体的福利,还辐射至村庄社会,促进了村庄社会整合与公共秩序再生产。因此,农村老年人协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空心化和老龄化导致的农村社会资本流失和文化生活凋敝,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奠定了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因此,需要正视乡村社会转型的实践过程,从农村老龄化和经济空心化的基础出发,坚持底线思维和农民本位,探索符合农民主体需求的乡村建设道路,这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相关热词搜索:乡村建设; 文化建设; 老年人协会; 组织农民; 乡村振兴;

上一篇:确权、多种补偿与农民工退出农村意愿
下一篇:服务下乡背景下的基层“治理锦标赛”及其后果

地址:北京市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农村观察》编辑部
版权所有:中国农村观察杂志社 京ICP备05015742